敦煌向西,有两座关隘——玉门关与阳关。
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,派大将卫青、霍去病西出河西抗击匈奴。18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,打通河西走廊。汉武帝在此设立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四郡,并在敦煌以西的茫茫大漠戈壁上设立了两座关隘,北边的玉门关,南边的阳关。
玉门关遗址:小方盘城
站在戈壁的烈风中,脚下砂石滚烫,耳畔响起两千年前的驼铃与战马嘶鸣。这里刻录着大汉王朝的雄心和商旅的梦想。
如今到敦煌,你只有过这“两关”,才会懂得什么是"西出阳关无故人",什么叫“春风不度玉门关"。
01阳关:一纸通关文牒,千年离别诗篇从敦煌出发,一路向南70公里,阳关便以苍凉之姿撞入眼帘。黄沙戈壁间,仿汉关城巍峨,战旗猎猎,刹那间仿佛穿越到了金戈铁马的汉唐岁月。
展开剩余88%这里是大汉王朝的西极边界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此设立阳关,与玉门关南北呼应,扼守西域咽喉。出关向西,便是陌生的语言、迥异的面孔、未知的征途。难怪王维一杯酒饮尽,留下千古绝唱: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阳关
阳关最独特的体验,莫过于亲手办理“通关文牒”! 在关城内,你可以身着汉服,在仿古的关署内办理这份“古代护照”。当关吏在你的牒文上落下“阳关都尉”的朱红大印,那一刻,你仿佛成为汉使,踏上出使西域的壮举。其实,这薄薄一纸,承载的是汉王朝的意志与个人命运的沉重。
阳关的主要看点是墩墩山烽燧,这里是阳关的制高点,极目远眺,四野尽收眼底,脚下就是被称为“古董滩”的茫茫沙海,汉唐陶片、箭镞铁器,历史的碎片,俯拾皆是。山脊上蜿蜒的名人碑文长廊,刻满历代文人墨客的喟叹。绿洲、沙海、雪山构成奇景,古与今在沙漠戈壁中激烈碰撞。
墩墩山阳关故址
在阳关遗址,你一定要走一走那条土红色的、自东向西延伸的“阳关道”,脚下是2000年历史脉络,是商队碾过、将士戍守、诗人洒泪的真实存在。不过这条道,如今已成为光明前程的象征。
02玉门关:一座玉门关,半部河西史如果说阳关萦绕着诗意的离愁,那么玉门关则浸透了铁血的史诗。
玉门关处于敦煌往西约90公里,疏勒河南岸。它比阳关保留了更多原始遗迹,也更显苍凉厚重。
玉门关遗址入口
很多游客游完玉门关出来,感慨这里是“千里荒漠,鸟不拉屎”的地方。但正是这片荒芜,曾撑起大汉的脊梁。
玉门关遗址的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,包括城址2座城址,20座烽燧,18段汉长城遗址,已对游客开放的有小方盘城遗址、大方盘城遗址(河仓城)和汉长城遗址。
玉门关小方盘城
如今的小方盘城如同被风沙啃噬的巨大“豆腐块”,孤绝地立于灼热戈壁滩。上世纪初,英国人斯坦因到中国考古探险的时候,在小方盘城遗址挖掘发现了汉代竹简,上面写有“太始三年闰月辛酉己卯酒泉玉门校尉”,从此证明这里就是汉代玉门关的遗址。
玉门关因从西域输入玉石必经此关而得名。汉朝时除了防御作用,还是检查出入境人员,办理通关文牒,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。不仅是军事要塞,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。
驼铃悠悠,商队络绎,中原的丝绸、瓷器与西域的玉石、香料在这里进行交换,促进了与西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,也使敦煌逐渐繁荣。
“春风十里,玉关有你”
但是在宋元以后,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,途径玉门关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削弱,但在历史的风尘之中,如今的玉门关遗址,依然能感受到河西走廊的历史回响,感受大汉的国之雄风。张骞凿空、班超定远、玄奘西行,都在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。
张骞出使西域后,风尘仆仆穿越玉门关东归长安,他带着西域的苜蓿种子、葡萄藤蔓和奇珍异宝,从此贯通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伟大通道——丝绸之路,他带回的不仅是物产,更是整个世界的想象。
玉门关遗址
东汉著名外交官班超“投笔从戎”,经玉门关出使西域,以卓越的外交智慧,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,维护了汉朝的边疆安宁。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,年老时奏请朝廷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愿生入玉门关”,可见其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大汉的忠诚。班超的功绩一直被后人传颂。
汉长城
而大唐高僧玄奘为求真经,违禁偷越玉门关,躲避追捕、抵御风沙、穿越死亡之海,他的坚定信仰在玉门关外淬炼成金,最终成就了伟大的壮举,为中原带来了大量佛经。
走过小方盘城遗址有一个新建的观景台,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湿地和湖泊,水草丰茂,疏勒河如一条碧带,滋养着这片死亡之海边缘的绿意,为雄关增添一份刚柔并济的奇美。
疏勒河湿地
疏勒河和马鬃山余脉,为玉门关形成了多道天然屏障。再远处一道由黄土与芦苇夯筑的汉长城延伸在戈壁间,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汉代长城之一。每5-10里还有烽燧,想象一下,戍卒在烽燧上日夜瞭望,白天煨烟,夜晚举火,军情瞬息传遍千里。
从小盘方城东行约10公里是有大方盘城,是汉朝储藏军备物资的河仓城遗址。这里有内外两重围墙,仓库内外及其附近曾出土汉简及隋唐文物,是解读玉门关历史最直接的密码。
大方盘城(河仓城)
“一座玉门关,半部河西史”。如今的玉门关,已无昔日的繁华景象,也没了兵马喧嚣。站在遗址残垣上,触摸粗粝的夯土,为何王之涣一句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,写尽了边关的荒寂与将士的孤勇?这里每一粒沙尘,都浸染着大汉的雄风、商旅的梦想与文化的交融。它残破了,却比任何崭新的宫殿都更震撼人心。
王之涣《凉州词》
到敦煌,不止游敦煌。
而是寻访留存的千年古迹,用眼观景,用耳听风,用心品历史往事。
西行路漫,故人何在?春风难度,肝胆长存!这便是敦煌“两关”。
旅行小贴士行前功课:
游“两关”,要了解这段历史,做足功课,霍去病的威武、张骞的使命、班超的乡愁、玄奘的执着,以及汉长城的军事智慧,否则眼中看到的只有“几堵土墙”和“一片荒漠”。出发前,不妨简单读读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、《汉书·班超传》等片段。
路线与时间:
自驾可一日连游两关和雅丹地貌(与玉门关同线路)。若时间仅半天,首选玉门关,其原始遗迹的震撼力无与伦比。
玉门关、阳关导图
隐藏玩法:
在阳关,办一份通关文牒,站在墩墩山顶,诵读王维,感受那份决绝与苍茫。还可到“古董滩”寻宝,别有乐趣。
在玉门关小方盘城,抚摸城墙夯土,想象班超暮年遥望关内的眼神,体会“生入玉门关”的千钧之重。
静立汉长城下,聆听掠过戈壁的风声,那或许是千年戍卒未能寄出的家书在呜咽。
门票:
阳关:50元,交通车10元。
玉门关:40元,交通车50元。
沿途党玉公路部分路段限速60公里,视线超好的大漠公路也不能超速。
感谢你的阅读,你的每一次点赞、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。
如果喜欢请关注@Trip在路上,我们一起看风景。
发布于:浙江省